中国回族(我对宁夏回族的了解)

作者:访客 时间:2023年08月17日 15:52:57 阅读数:2人阅读

因工作原因,我常年行走在宁夏的山山水水之间。经常和各种各样的人接触,同政府人员、农民、回族、汉族等等接触不少。宁夏全称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同样也是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但是相对宁夏近700w人口,回族占三分之一是我国回族最多的省区

本人写这篇文章只是想让读者了解宁夏的回族以及回族历史,有不到之处或者争议地方可以联系作者。我们共同协商可以修改!

宁夏回族形成有以下几个来源:

第一.形成于唐朝盛世,主要从丝绸之路过往穆斯林客商落户中国从而形成回族。唐代中叶以前,“丝绸之路”只经过宁夏的南部(主要指今天的固原、海原),而唐末、五代及宋初的丝路则要穿过宁夏中部数县(以灵武为中心出青铜峡、石空、中卫而进入甘肃)。

第二.元朝初期和中期,蒙古中兴,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帝国,因蒙古人西征被裹胁而来的数十万(一说百多万)中亚、西亚穆斯林东来中国,随元朝统一全国的战争而分散在全国各地,或为官,或经商,或驻屯,其中的大部分娶妻生子,落居中国,成为回族形成的主体力量。

第三.元朝中期安西王穆斯林阿难答在争夺皇位失败后率领后裔和所统帅军队集体改奉穆斯林。这个阿难答中国元代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贵族。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安西王忙哥剌之子。元成宗去世后,曾与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争夺帝位,失败被杀。他是一位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贵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有希望争夺帝位的穆斯林。这是我个人认为的,得不到有力证据。存在一定争议!

安西王府遗址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南15公里的开城乡境内,安西王府面积2.86平方公里(东自银平公路西侧,西至妥家山村,南自黑刺沟村,北至罗家山村),安西王府是200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上三种是我认为宁夏回族的来源,有争议我们可以讨论。

我还想说说宁夏的回族的分成:大致分为格底目(泾源县较多俗称老陕);四大老教;新教。

格底目:主要分布在泾源县,俗称老陕。是传入中国最早的穆斯林格底目派是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中传播最广、人数最多的一个教派,是中国最早的伊斯兰教派。格底目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古老、陈旧,它来源于伊斯兰教四大法学家之一的哈乃斐学派

四大老教分别是:哲合忍耶、虎夫耶、尕德忍耶、库布忍耶均为伊斯兰苏菲

哲合忍耶: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公开的"、"高声的",引申为"高声诵念迪克尔的",故有"高念派"之称。在宁夏有两大分支,沙沟支系这边是马凯,教民尊称三爸;板桥支系这边是马国权,教民尊称权爷、本光阴爷。

虎夫耶:阿拉伯语意为暗藏、隐藏、低念,因主张道乘修持默念赞词而得名。在宁夏著名的是宁夏同心的洪门。创始人洪海儒,其宗教特点主要表现在四段授教仪式上:先行告诫,宣布“十条戒律”;次念讨白(忏悔);再念迪克尔;最后授“守头”,即暗记前辈某一道祖道号,危难之际,呼叫此一道号,乞求前来援救。所授“守头”,虽父母妻子亦不能外传。

尕德忍耶、库布忍耶在宁夏均有分布。只是相对前两个门宦没有那么著名。

新教:伊赫瓦尼

伊赫瓦尼: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兄弟”。19世纪末,由甘肃河州(今临夏)东乡族阿訇马万福等创立,自称“遵经派”。主张革除自认为与经、训不符的习俗,反对崇拜圣徒、圣墓的做法。反对道乘修持。这些主张成为伊赫瓦尼的主要礼仪制度规范,后人谓之“果园十条”。伊赫瓦尼派实行互不隶属的教坊制,重视中、阿文并重的经堂教育,培养阿、汉文兼通的宗教人才。

以上是宁夏回族的主要分成。

回族习俗:回族人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主食牛羊肉,忌讳很多。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按伊斯兰教历,每年12月10日为古尔邦节。每年的这一天,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有差别,相差一天。)。

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9月定为斋月。在斋月里要封斋,要求每个穆斯林在黎明后至落日前的时间里,戒饮、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让人们在斋月里认真地反省自己的罪过,使经济条件充裕的富人,亲自体验一下饥饿的痛苦心态。到教历10月1日即斋戒期满,举行庆祝斋功完成的盛会,这一天就是开斋节。开斋节这天,人们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齐地到清真寺作礼拜,聆听教长讲经布道。然后去墓地“走坟”,缅怀“亡人”,以示不忘祖先